1950年,李克农单线领导的潜台组组长一着不慎,全组遭遇灭顶之灾
好多观众说,看《沉默的荣耀》这部剧让人特别揪心,因为我们看到了故事的开头,就知道吴石这群英雄们将面临必死的结局。
好多观众说,看《沉默的荣耀》这部剧让人特别揪心,因为我们看到了故事的开头,就知道吴石这群英雄们将面临必死的结局。
随着电视剧《沉默的荣耀》在央视热播,那段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,台湾隐蔽战线惊心动魄的历史,再次浮现于公众视野。剧中的每一次危机、每一次抉择,都源自真实生命的燃烧。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充分发挥“全国青年文明号”示范引领作用,激发青年干警岗位建功,10月30日,北京一中院法警支队开展“新时代青年干警优良作风养成”榜样分享会暨“全国青年文明号”开
1945年抗战胜利后,为解放台湾,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,中国共产党派遣大批地下工作者进入台湾,和当地共产党组织及革命进步人士一起团结奋斗,共克强敌,展开艰险而严酷的斗争,其中有一千余人献出宝贵生命。
台北马场町的枪声过后,蒋经国以为台湾的地下党已清理完毕。他不知道,还有更多“吴石”正潜入阴影,一场他看不见的战争才刚刚开始。
电视剧《沉默的荣耀》里有这样一个情节,吴石为了保护交通线的安全,命令朱枫返回香港,请组织上另外派一名交通员来接替。可是,朱枫却不肯回去,她要坚持到新的交通员来了以后再回去。后来,吴石同意了朱枫的意见。朱枫为什么执意不肯回去呢?因为在组织中只有她持有合法的通行证
1922年生于辽宁旅顺的刘光典,本已在商界站稳脚跟,拥有令人羡慕的安稳生活。然而,1947年,在革命理想的感召下,经中共地下党员洪国式介绍,他毅然舍弃舒适生活,踏入危机四伏的隐蔽战线。他担任交通员,奔波于大江南北。那些巧妙藏匿的情报、肩负的机密文件,在他的护送
1950年3月,台湾保密局的通缉令紧急下发,上面标注的“刘先农”,正是化名潜伏的刘光典——东北大连人,身高1米8多的“高等身材”,在当时的台湾格外显眼,爱穿中山装的习惯更成了敌人搜寻的线索。彼时他所在的联络站刚被破获,万幸不在现场的他没来得及多想,第一时间销毁
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组织“薪火”红色宣讲团红色九月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活动,赴全国各地受邀讲授“开学第一课”。重温烽火岁月,颂扬英烈精神,汲取奋进力量。
1988年7月,北京西郊会议室,张伯年拉开帆布包,最上面那张纸写着“刘光典,旅顺人”,这俩名字隔着34年,报纸上的“叛徒”和名单上的“代号”,到底哪个是真的?
这人1950年后“消失”,1954年却被贴“叛变”标签;北平小院妻儿顶“叛徒家属”骂名苦熬,妻子32岁病逝时,床头还压着他那句“顶多一两年就回”的家书。
1988年北风正紧,一桩几十年被尘封的往事,终于悄悄有了动静。这天清晨,北京街头没什么特别,一个头发全白、穿着老式灰色呢子大衣的老人,踩着小心却坚决的步子,消失在人来人往的中央机关门口。他步伐慢,可目光里有种没被时间打磨掉的决绝劲儿。门卫习惯了各色人等,却还是
“1959年2月4日凌晨五点,你还有遗言吗?”看守举着马灯,冷光打在刘光典的侧脸上。空气里混杂着潮湿泥土味和火药味,没有回答,只有他那句低到几乎被风吹散的回音:“没有。”五分钟后,枪声穿透台北郊外马场町的薄雾——可真正的谜团,却在三十年后才被人拆开。